030200 政治学
学制:3 年
|
统招:7
推免:6
|
01.国际关系与外交学
02.国际组织与治理
03.国际发展学
04.中共党史
05.比较政治学
06.政治学理论
|
1. 101思想政治理论
2. 201英语一
3. 663政治学概论
4. 946国际关系与外交学
复试科目
比较政治学
|
江时学教授、郭长刚教授、张勇安教授、刘长林教授、廖大伟教授、严泉教授、刘义教授、张金翠副教授、张琨博士、杨晨博士、邱海燕博士、王佳尼博士、蒋华杰博士、Anthony McGrew教授、Iris Borowy教授、Rajiv Ranjan博士。
|
1、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。
2、本专业特别欢迎阿拉伯语、西班牙语、葡萄牙语、土耳其语等专业的学生报考。
|
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
学制:3 年
|
统招:18
推免:40
|
1. 中国现当代文学
1)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、2)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、3)现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化、4)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研究
2. 中国古代文学
1)先秦两汉文学、2)魏晋南北朝文学、3)唐宋文学、4)元明清文学、5)现当代旧体文学、6)民间文学(科目4单独命题)
3. 中国古典文献学
1)清代民国诗文文献研究与整理、2)早期中国与出土文献研究、3)目录版本与学术史研究、4)古典诗学研究
4.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
1)语言与社会文化、2)对外汉语理论与实践、3)中文信息处理
5. 汉语言文字学
1)语法学、2)方言学、3)语音学、4)历史音系学
6. 文艺学
1)批评理论、2)文学理论、3)美学
7.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
1)中外文学/文化关系与比较文学理论;2)中西比较诗学;3)西方古典学;4)俄罗斯文学;5)英美文学;6)法国文学
8. 创意写作
(1)网络文学创作及研究;(2)非虚构创作及研究;(3)创意写作学研究;(4)儿童文学创作及出版;(5)影视文学创作与研究。
|
1. 101思想政治理论
2. 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 或 242俄语(二外) 或 244德语(二外) 或 245法语(二外)
3. 617作文
4. 81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(适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)
816中国古代文学史(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方向1-5)
817语言学概论与现代汉语(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、汉语言文字学专业)
818文学概论(适用于文艺学专业)
819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(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)
820创意写作基础理论及实践(适用于创意写作专业)
936中国古典文献学(适用于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)
937中国民间文学(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方向6)
复试科目:
a.文学概论(适用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专业)
b.古代文学综合(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方向1-5)
c.古代汉语(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、汉语言文字学专业)
d.中外文论史(适用于文艺学专业)
e.中外文学与中外文论(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)
f.文学创作与批评(适用于创意写作专业)
g. 中国民间文学史(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方向6)
h. 语言与文献、文学基础(适用于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)
复试面试:专业综合(适用于所有专业)
|
1专业指导教师:蔡翔教授、钱文亮教授、杨位俭副教授、李海霞副教授、朱羽副教授、周展安博士、李云博士等。
2专业1-5方向指导教师:邵炳军教授、饶龙隼教授、杨绪容教授、尹楚兵教授、曹辛华教授、姚蓉教授、李翰副教授、杨秀礼副教授等。 第6方向指导老师:黄景春教授、石娟教授、梁奇副教授、石圆圆博士、宋鸽博士。
3专业指导教师:蔡锦芳教授、王培军教授、朱渊清副教授、刘奕副教授、郑幸副教授、李德强博士、张宇超博士。
4专业指导教师:杨逢彬教授、张吉生教授、倪兰副教授、王淑华副教授、凌锋副教授、雷红波博士、钱小飞博士。
5专业指导教师:丁治民教授、陈振宇教授、林素娥副教授、张萍副教授、向德珍博士、郑妞博士、李强博士。
6专业指导教师:曾军教授、孙晓忠教授、刘旭光教授、卓悦教授、李孝弟编审、曹谦副教授、苗田副教授、邓金明博士等。
7专业指导教师:陈晓兰教授、刘耘华教授、耿海英教授、张薇副教授、肖有志副教授、景春雨博士、杨嘉彦博士。
8专业指导教师:葛红兵教授、何建明教授、张炜教授、谭旭东教授、杨晨教授、杨沾教授、张永禄教授、许道军副教授、吕永林副教授、汪雨萌博士、谢尚发博士等。
|
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。
|
0501Z1 文化研究
学制:3 年
|
统招:2
推免:2
|
01.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
02.数码文化与社会
03.新工农文化分析
|
1. 101思想政治理论
2. 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
3. 618文化研究
4. 821当代文化分析
|
王晓明教授、罗小茗副研究员、张淳副教授、高明博士。
|
对报考者的基本要求:
1. 理解“文化研究”这门学科的特质,有志于社会文化的进步;
2. 系统修读过某一专业(不限于中文系)的课程,有学士文凭。
3. 在文化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者,优先考虑。
对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:
1. 入学一年半后,根据文化研究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,进行资格考试;通过资格考试者,方能开题;未能通过者,有两次补考机会,每半年一次,其就读时间也由此延长。
2. 学生在读期间,须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(交流)一次;在读期间,如申请其他出国交流或学习项目,需经导师同意。
|
060200 中国史
学制:3 年
|
统招:21
推免:17
|
01. 060201史学理论与史学史
(01)史学理论
(02)中国史学史
(03)中国学术史
02. 060204 专门史
(01)中国宗教史
(02)中国历史人文地理
(03)中国思想史
03. 060205 中国古代史
(01)中国古代文明起源
(02)先秦史
(03)隋唐史
(04)元明清
(05)考古文博
(06)中外关系史
04. 060206 中国近现代史
(01)中国近代经济史
(02)新中国经济社会史
(03)中国共产党史
(04)基督宗教史
(05)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
|
1. 101思想政治理论
2. 201英语一
3. 619中国史综合
复试科目
中国通史
|
060201史学理论与史学史
指导教师:
徐坚、刘长林、陈德军、杨雄威、张呈忠、把梦阳、韩戍等教师数名。
060204 专门史
指导教师:
程恭让、潘守永、安来顺、陈菊霞、郭红、曹峻、肖清和、杨雄威、杨卫华、舒健、成庆、朱治平、张呈忠、王皓、杨奇霖、王思怡等教师数名。
060205 中国古代史
指导教师:
段勇、潘守永、安来顺、宁镇疆、徐坚、吕建昌、程恭让、陈菊霞、李福长、郭红、曹峻、肖清和、舒健、朱继平、魏峭巍、张呈忠、赵争、杨谦、把梦阳、郑晓蕖、杨奇霖、王思怡等教师。
060206 中国近现代史
指导教师:
忻平、陶飞亚、廖大伟、王栋、徐有威、刘长林、严泉、王敏、陈德军、杨卫华、杨雄威、成庆、吴静、侯庆斌、韩戍、王皓、蒋华杰等教师数名。
|
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。
|
060300 世界史
学制:3 年
|
统招:5
推免:10
|
01.世界古代中世纪史
02.世界近现代史
03.区域与全球问题研究
04.拉丁美洲史研究
05.全球医疗社会史
06.史学理论及史学史
|
1. 101思想政治理论
2. 201英语一
3. 620世界史综合
复试科目
世界通史
|
郭长刚、郭丹彤、江时学、杨光、张勇安、Iris Borowy、Tugrul Keskin、Antonio Zapata、Antony McGrew、王三义、柴彬、王蔚、刘义、黄保罗、夏昀、吴浩、张智慧、哈日巴拉、黄薇、陈浩、朱虹、Rajiv Ranjan (郎荣吉)、Ved Baruah、刘招静、张琨、杨晨、蒋华杰、徐之凯、焦姣、王佳尼、谢晓啸等。
|
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。
|
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
专业学位
学制:2 年
|
统招:20
推免:15
|
01.汉语国际教育
|
1. 101思想政治理论
2. 201英语一
3. 354汉语基础
4.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
复试科目
政治素质、普通话水平、英语口语、古代汉语、综合素质和教师潜质。
|
国内导师:杨逢彬教授、丁治民教授、谭旭东教授、倪兰副教授、沈益洪副教授、林素娥副教授、王淑华副教授、凌锋副教授、张萍副教授、许道军副教授、朱善杰副教授等。
海外导师: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等。
|
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,热爱中国语言和文化,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和中外友好交往工作的人员。
|
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
专业学位
学制:2 年
|
统招:13
推免:10
|
01. 考古学
02. 博物馆学
03. 文物保护
|
1. 101思想政治理论
2. 201英语一
3. 348文博综合
复试科目
文物学 或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或 文物保护学 或 文物保护材料
|
01、02方向:段勇教授、许杰教授、张童心教授、吕建昌教授、陈菊霞教授、曹峻副教授、魏峭巍副教授、杨谦博士。
03方向:黄继忠研究员、罗宏杰教授、徐金明教授、郝健教授、张东升教授、孙文静副研究员、陈学萍讲师。
|
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。
|
065100 文物与博物馆(非全日制)
专业学位
学制:2 年
|
统招:10
推免:0
|
01.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
|
1. 101思想政治理论
2. 201英语一
3. 348文博综合
复试科目
文物学 或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或 文物保护学
|
段勇副教授、许杰教授、张童心教授、徐坚教授、吕建昌教授、黄继忠研究员、罗宏杰教授、徐金明教授、郝健教授、张东升教授、曹峻副教授、魏峭巍副教授、孙文静副研究员、陈学萍讲师、杨谦博士。
|
1、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。
2、培养方式为非全日制,就业方式为定向就业,学生可以不脱产入校学习;毕业时不提供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、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》。在校期间不享受全日制研究生的奖、助学金,不提供住宿,不接收人事档案转递等。
|